清代 韩菼《草书七绝立轴》古淡散远

清代八股文一代宗师韩菼曾经在仕途上一路青云直上,但后来因掌管翰林院事时,对庶吉士不勤加教育,每天带着他们喝酒,致使庶吉士都怠于学习,因此失去康熙皇帝的宠幸。他多次上疏乞求辞官,康熙总是不准,最终病死在礼部尚书任上,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韩菼,字元少,别号慕庐,苏州人。韩菼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通过科举入仕,做过地方官或京官。母亲姓周,也是名门闺秀。在这样良好的成长环境中,韩菼自小好学上进,擅长诗词古文;他也喜欢山水,常邀好友结伴出游。韩菼个性倔强,不盲从,凡是他不喜欢做的事,任谁劝说,决不心动。康熙颇器重他,赞其文章“文章古雅、旷古少见”,亲赐“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匾额。韩菼死后48年,即乾隆十七年二月,乾隆诏谕内阁:“故礼部尚书韩菼生平博学多识,精通经术,他所撰写的文章清新文雅,开一代风气,足为学林楷模。从前没有请谥,今加恩追谥,以示褒荣。”赐谥号曰“文懿”。有作品《有怀堂诗文稿》、《春秋左传句解汇鐫》、《江阴城守纪》等。

韩菼最初凭借他的文才博得了康熙的恩宠。中状元后,康熙叫韩菼把平日的文稿全部进呈上来,读后大加赞赏,龙颜大悦,在弘德殿召见了他,让他讲解《大学》。自此,康熙叫他随从出席各种重大活动,笔录手册。并且又命韩菼主持大型辞书《孝经衍义》的编写。此书自顺治起开始编纂,迟迟未能完书,韩菼接管后,组织一批儒臣,通力合作,完成了此书,从而达到人生名望的顶峰。

清代康熙时期,皇帝南巡,亲自来到了董其昌生前的故居,为董家祠堂题“芝英云气”四字,董其昌的声誉日益闻名了,天下人皆学董字,作为康熙身边的重臣,韩菼自然脱不开董书的影响。韩菼《草书七绝立轴》,释文:“小亭帖岸绿阴齐,望入云峰西转西。茶后香前图一觉,深松细雨叫黄鹂。”此帖气韵畅通,有枯湿浓淡的变化,充满古淡、散远的书卷气息,行云流水,似写就一篇优美的散文。他熟练地控制长锋羊毫,用笔轻松若不经意,线条粗细分明,婉转流畅,方圆兼施,使转有力,质量极高。由于有顺涩、提按、疾缓的变化,做到了散逸、虚飘和圆熟,避免模式单一和笔力浮滑。如“峰”字长竖,笔至末端,由湿到枯再到湿,充满了变化,如印印泥,回味无穷,留下了较大的布白空间。笔画的软性的特征表现得突出,与那个时代的审美追求相吻合。结体工稳,造型变化尽在掌握。在用笔用墨和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在作品中得到完美体现。如“深松细雨叫”全部用的枯笔,一气呵成,流转自如。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当然有的字中笔画不太注重笔法,如第二行“茶”一撇,往四十五度方向直直落笔,像一个棒子,但并不影响整幅字的韵味。第三行的“觉”一撇写法类似,可能是作者的习惯。“茶后”两字之间的连带笔画粗重,少了牵丝的轻盈。第二行两个“西”,大小相同,但一行一草,有变化。第三行用墨略淡,落款用的是浓墨,整体上还是协调的。落款两行,第一行单字“为”,说明是应别人求字而写,在清代这种落款,不少见。用印两枚,朱白各一,略大,白文“韩菼之印”,朱文“元少”。

韩菼以古为师,以古为法,他的书法成就一方面得力于自己刻苦勤奋,善于深刻地悟通、反省,但并不泥古不化。


作者:支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