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醉翁亭记》卷辨伪始末

这是祝允明(祝枝山)写的《醉翁亭记》,落款“枝山祝允明书”。


图片

(传)明 祝允明《醉翁亭记》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这个字写得很漂亮。因为现在我们收集了很多的材料,知道这个作品不是出自祝允明之手,但历代以来,但凡是这个作伪者写的,没有人认为它不是祝允明,前人在题跋中也都认为是真迹。比如我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祝允明款的《秋兴八首》,后边有张二水(张瑞图)的题跋,他说这是他见过的祝允明的字“以此甲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明 祝允明《秋兴八首》卷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秋兴八首》卷后张瑞图跋


另外,所有这个人造假的作品后边大多数都有题跋,都是什么内容的题跋呢?文中一般会说自己见了很多祝允明的作品都是假的,唯有这个作品才是真的。最早题的是詹景凤,天津博物馆有一个手卷,詹景凤题了很长很长的字,詹景凤是一位鉴赏家、评论家,他认为这个字写得好极了。


图片

明 詹景凤跋祝允明《云江记》卷 天津博物馆藏


1962 年,书画鉴定组织了一个三人小组,第一个组长就是当时国家文物局文物处的处长张珩(张葱玉),是上海的大收藏家。我同张珩、谢稚柳先生到天津的历史博物馆(今天津博物馆),看到一个手卷,外面并没有标签,打开以后看了几行字,我们三个人异口同声:“祝枝山!”没有人怀疑它不是祝枝山。等我们看到最后落款的时候,发现落的是万历时期吴应卯的款子。


图片

明 吴应卯《五言诗》卷(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当时谢稚柳先生就说:“如果这个人要作假祝枝山,落祝枝山的款子,我们很难分辨出来。”我始终没有忘记他当时的这句话。后来,我们在1983 年又组织书画鉴定七人小组,到全国各地去看东西。最后到天津的时候,我说:“过去谢老的一句话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一次再去看、再去鉴定的时候,我要把这件东西仔细地看一看。”为什么说这个人的作品落祝枝山的款我们不好辨认,他乱真的程度太好了。等我们到了历史博物馆详细看了这件作品以后,再回想我们沿途看到的博物馆或者文物商店收藏的一些祝枝山的作品,觉得这个人写的祝枝山大都被列为真迹了。后来再拿这件东西和已经看过的那些祝枝山的作品来对比,发现那些其实完都是出自吴应卯之手。


吴应卯是祝枝山的外孙。他写的作品没什么变化,都是这一种书体,并不是有的时候写祝的早年、中年或晚年(的书体),但都写得很好。现在共发现有三十一件是吴应卯落的祝枝山款的作品。如果我们没发现吴应卯本款的作品的话,到现在我们仍然会把他仿的祝枝山作为真迹。这种作品在国外也有,日本有个藏家藏的《前后赤壁赋》,那都被作为国宝了,后边还有翁方纲等人的题跋,完全出自吴应卯的手笔。


图片

(传)明 祝允明《阿房宫赋》卷(局部,吴应卯仿) 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藏


这个人的手笔有一个特点,我们掌握他几个字的特点,再去看,就能看出来这不是祝允明,而是吴应卯。那么祝枝山的作品和吴应卯仿的祝枝山的作品区别在什么地方呢?祝枝山的作品一般变化多,早中晚时期不同,而吴应卯不管写什么都一样,这是一点。另外呢,比方说祝枝山写行草,写“一”字,从落笔到最后都是有起伏的,并不是从始至终画一道就完事了。但是吴应卯仿的祝枝山的这些作品是没有这种起伏的。再一点呢,吴应卯的字是一种出锋、尖锋,起笔不是顿一下,而是下笔直接写,写得非常之流利,非常之流畅,看起来非常之舒服,但是恰恰就不是祝枝山亲笔,而是吴应卯仿的祝枝山。可能大家要问,因为看了许多吴应卯仿的祝枝山,吴应卯的面貌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唯一的吴应卯写的扇面,这是他的亲笔,下边落款是“应卯”两个字。我之前看到一本拍卖的册子,上面居然有吴应卯的本款写的字轴。


图片




(转自刘九庵《祝允明草书自诗与伪辨析》)